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
[ 日期:2011-12-10| 浏览9042次]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2010-R-17091

课题名称:

<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

课题主持人:

张俊豪

所在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

E-MAIL

jhzhang6@mail.ustc.edu.cn

办公电话:

0511-84401183

移动电话:

15952807619

邮政编码:

212003

开题日期:

2010-7-1

 

 

 

 

 

 


 

课题名称

<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及应用研究

研究起止时间

20109-20129

负责人姓名

张俊豪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8 3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讲师

研究专长

教学与科研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工作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

电子信箱

jhzhang6@mail.ustc.edu.cn

通讯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邮政编码

212003

联系电话

0511-84401181

0511-88782960

15952807619

 

    

 

 

 

主要研究人员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学历

研究专长

项目分工

工作单位

程小芳

19826

讲师

研究生

教学与科研

课件制作

江苏科技大学

朱佳

19815

讲师

研究生

教学与科研

网络教学平台的测试

江苏科技大学

戴亮

198411

助教

研究生

教学与科研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江苏科技大学

 

 

 

 

 

 

 

 

 

 

 

 

 

 

 

 

 

 

 

 

 

 

 

 

 

 

 

 

 

 

 

 

 

 

 

 

 

 

 

 

 

 

 

 

 

 

 

 

 

 

 

 

 

 

 

 

                                 

 


 

.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预计可达到的水平

在近20多年中,计算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其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目前,信息化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几乎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在学校里相对的投入也很大。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弊端,优化传统教学内容,已成为目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相近化学类专业如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农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建立相关技术人才整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续化学课程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目前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内容多,课时少;由于高考改革,有相当部分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形成;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新知识、新方法和前沿内容介绍不够,等等。针对上面的问题,必须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较好教学效果。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我校材料学院学生的主干课程,也是其它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建设网络课程系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虽然国内已有一些大学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由于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不同,其中有些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并不一定适用。因此,有必要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建设自主的《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这样一方面可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在信息网络环境中的自学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该网络课程的建立,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可起重要的作用。

1.结合《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实际,设计开发出一个《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教程。围绕该课程内容,收集、设计、编制与内容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动画演示等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库,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教学平台的研制与开发。该平台要能让教师方便地安排《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布置练习与进行批阅,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等。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将课堂教学和网上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方式有机的整合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利用该网络课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可用于多层次探究的学习环境,建成《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综合服务平台。

3.探索网络环境下《无机与分析化学》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已成为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的教育方式,是当今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将对教育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具有教育内容扩展化、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化、教学组织模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形式丰富等传统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对提高授课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知识点包括化学热力学、动力学, ,原子、分子和配合物中电子的分布和能量状态,以及分子空间构型,四大化学平衡和现代分析法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才能从化学的角度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该课程在教与学双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采用网络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途径之一。

《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课程专为网上教学设计,以我们教研室主编的《无机与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为主体,广泛吸收国内外《无机与分析化学》优秀教材的精华和全国《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辅以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发展概况、科技前沿等丰富的内容,并结合我校的各专业的特点,开发研制具有我校特色的《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课件和综合教学服务平台,以使自学者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对《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更深刻的了解。该网络课件和网上综合教学服务系统不仅可用于我校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而且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对提高《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现有研究基础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实验条件及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等)

 

1. 《无机与分析化学》是我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重要学科基础课程。学校、学院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及课程建设非常重视,先后对该课程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改革进行了立项,并于03年底正式出版了《无机化学与分析》教材。主持人多年从事《无机与分析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从教期间主要为本科生讲授《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先后承担和主研校级和市厅级课题3项,参与校级教改项目1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2. 学校已经基本建设好校园宽带网络平台;

3. 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年富力强,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有开发网络课件的能力,且具有教学和教改工作经验

4. 学校拥有比较充足大量的图书资料,可以方便查阅;学校校园网建设比较完善,课题研究所需的硬件、软件环境学校均已具备,学校、学院将会在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的人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课题组成员也有信心、有能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研究任务。

 

 


. 项目详细计划及进度

1)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20109-20118月:完成《无机与分析化学》网络课件的全部制作工作,张俊豪负责。

   20119-20123月:完成《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教学服务平台的优化工作,实现网上练习、网上自测,讨论答疑等工作。张俊豪、程小芳、朱佳、戴亮负责。

   20123-20129月:《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撰写教研论文和课题总结报告,验收工作。张俊豪负责。

2)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该课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边研究边实践。以《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为应用背景,开发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研制《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

该网络课件设计开发,力求①内容精练、重点突出;②界面美观、布局合理;③界面友好、易于操作;④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综合服务平台将注重资源的广泛性、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教学的异步性、信息反馈及效果评价的及时性、服务的开放性和系统的通用性。各栏目设置如下:课程描述、教学文件(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授课计划)、网络课件(自编网络课件)、讨论答疑(课堂讨论和在线答疑)、练习考试(各章教学基本要求和思考题、各章自测题、单元自测题、期中期末模拟试题和考研试题)等。探索如何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切实提高《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①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数量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无机与分析化学》多媒体网络课件一套;

3.建立《无机与分析化学》网上教学综合服务平台;

4完成教学研究论文1-2篇。

②预期结题时间:

2012

9


4. 详细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合计

5000

1.科研管理费

500

学校收取

2.项目津贴

1000

用于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津贴

3.项目鉴定费

500

用于项目的鉴定

4.资料费

1000

平时打印文献资料

5.差旅费

1500

培训、调研

6.材料费

500

买优盘、打印纸等

7.设备费

 

 

8.外协费

 

 

9.其他

 

 

 

 

 

 

 

 

 

 

 

 

 

 

 

 

 

 

 

 

 

 

 

 

 

 

 

 

 

 

 

 

 

 

 

 

 

 

注:支出科目请按下列顺序填写:

1、科研管理费; 2、项目津贴3、项目鉴定费4、资料费;5、差旅费;6、材料费;7、设备费;8、外协费9、其他费用

 

 

 

 


5. 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6.专家组名单及签名

鉴定组

内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

职称

签名

组长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7.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审核意见

 

所长签字:          公章: